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在重大教学35年是怎样一种体验?| 创新教学

2017-12-05 创新教学的 重庆大学


近日,在重庆大学第一届研究性学习混合教学模式研讨暨分享会上,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刘琼荪教授分享了如何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缓解数学类课程难学的难题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方法。


刘琼荪,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现担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重庆市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大学数学"系列课程重庆市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组委会秘书长。先后主持或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3项,编写教材8本,撰写教改论文10余篇。



1992年起开始指导大学生参加国内外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了多个市级以上的奖项。近三年在国内外已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CSCD核心源期刊16篇,CSSCI源期刊4篇。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2001年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多次荣获重庆赛区数学建模优秀教练员奖和优秀组织工作奖;曾获评重庆大学 “十佳”教学工作优秀教师、教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学校先进工作者。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多做实事,少说空话。”这是刘琼荪老师给予自己的座右铭。今年是刘老师从事教师工作的第35年,三十余载,她一直躬亲耕耘讲坛,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求索、革新,为莘莘学子照亮远行之路。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学


长期以来,刘琼荪主要从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应用数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本科生主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等课程,为工科研究生讲授“数理统计”课程。


很多学生觉得理论学习晦涩难懂,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刘琼荪不断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她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学反思:“为什么坐在教室的后几排学生玩手机、打瞌睡?”,思考着:“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将抽象问题演绎得直观,特殊计算归纳到一般公式,理论定理表达得形象易于理解,这就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她将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前沿研究问题融入课堂中,让知识变“活”。例如,从寓言故事《孩子与狼》启发到银行信用度测算问题;从经典的“摸球”模型到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的建立,从特例到一般;从“次品诊断”联系到“假钞甄别”、“污水浓度超标诊断”、“疾病诊断”等,甚至联系到数据挖掘技术。她从不照本宣科,每次课堂所用的教学案例都是她用心创作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获得双向交流,她常常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材料学院的研究生杨明睿说:“四年前我还在念本科的时候,经人推荐,我选了刘老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我觉得当时的选择真是不错,老师讲课的内容生动有趣,能把一些抽象的知识讲得浅显易懂。课上她几乎全程板书,任何公式都给学生推导一遍,课前五分钟都会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加深我们的印象。我很喜欢她的教学方式。”


刘琼荪担任“概率统计”课程负责人近20年,教学经验丰富,勇于教学改革与创新。她亲自参与了教学团队的建设、MOOC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工作。2016年9月,重庆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MOOC开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运营,目前已经运营三个学期。面向全国开放首期运营就有大约7300余人在线学习,本学期课程还没有结束就已经有5582人参加。MOOC课程的创新在于可以创建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生生/师生互动不受时空限制。刘琼荪在MOOC网络教学平台授课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理、工、文、专科)的学生。她时常关注线上学生的学习情况,亲自在线参与问题讨论,回答各种层次的学生提问,她参与线上的问题解答已经形成一种习惯,节假日也从不耽误解答学生的疑问,为线上的每一位学生提供教学服务。


“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特别满足”


中学时代的刘琼荪遇到一位数学老师,她严谨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推演过程给刘琼荪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一名数学老师的念头在她心中渐渐萌芽成长。于是她把敬佩之情转为学习动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重庆大学数学系录取,毕业后如愿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特别满足。”刘琼荪说。


初为人师的刘琼荪面临着挑战。第一次讲课她把知识点和教案背得滚瓜烂熟,流畅快速地讲完了课,然而问及学生,他们摇摇头说没听懂。刘琼荪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她想到,她快节奏的讲授方式没有给学生留下反应和思考的空隙。于是她改进着,第二次第三次……她放慢了速度,及时与学生交流、接受反馈。渐渐地,她和学生互动默契,课堂氛围愈发积极活跃。“我不急于求成,一开始我做得并不好,我是和学生一起进步的。”她说。


刘琼荪对金钱和荣誉看得很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走上讲台之初,她对“教授职称”没有奢望,只想“好好教书”,“能评上副教授”就已经知足。到后来,随着她的教学硕果累累,各项荣誉纷至沓来。“急功近利往往得不偿失,只要时机合适了,该有的就水到渠成。”这种不计得失的淡泊心态,与她独特的家教有关。刘琼荪的父亲是知名学者刘明钊,知识广博,还写得一手好书法,讲得一口流利英语,曾任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的院长。但是父亲从不夸耀自己,女儿在外也从没有想过夸耀父亲,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父亲这么有名。她只是默默地专注于做好眼前的事,从学业到教学都累积着进步,直到今天在她喜欢的领域颇有建树。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酒香不怕巷子深。”刘琼荪的教学方式颇受学生喜爱。90年代她授课时,很多学生前一天就去占座,上课时200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还有不少学生坐到教室过道上、站在走廊上只为听到她的课。现在在百度贴吧的重庆大学吧里,有人发帖问概率论的好老师,刘琼荪的名字总会出现在回帖里——上过她的课的学生鼎力推荐。每逢选课时,她的课程总是瞬间就名额爆满,“抢”课成功的同学直呼运气好得如愿以偿。


在刘琼荪老师的学生中,不少人对她印象深刻。“她非常和蔼可亲,有好几次我去向她请教问题,她很耐心,讲得很细致。其中一个问题是跟大一学的高数有关,但是我忘了那个高数知识点,刘老师提醒了我,然后我回去又查了相关的书,搞懂了那个问题。然后我就深深记得了有关的知识点。”16级土木工程学院的邓雄杰说道。


35年的教学生涯,刘琼荪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心态年轻的刘琼荪与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愉快。许多人继续深造,时常写信给她,感谢她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学习工作中事半功倍。也有不少学生像她一样走上了教师岗位,他们经常发邮件交流教学心得。她与同一个课题组的年轻教师相处融洽,在传授教学经验时,她鼓励他们多尝试新方法改进教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虽然不舍,刘琼荪打算在明年告别讲坛。退休后,她打算侍弄花草,重拾毛笔精心绘画和书法。她还打算报一个老年大学,以终身学习的心态发展自己绘画和书法的兴趣爱好。但是这并不等于她离开了学生离开了热爱的教育事业,她仍会在MOOC平台上为学生授课和答疑,陪伴着学生学习和成长。



来源:重大新闻网

作者:左崚倩 李世倩

编辑:姜蕾


推荐阅读:

如果有一天重大变小了,那会是什么样?

重庆大学深入开展宣讲 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毕业后究竟该做什么工作?倒计时3天,给你答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